乡村改造|振兴乡村发展 - 创慧设计公司
乡村改造|振兴乡村发展
  • 设计单位 |
  • 项目地点 |
  • 项目面积 |
  • 设计范围 |
  • 设计时间 |
  • Design unit |
  • Project location |
  • The project area is |
  • Design scope |
  • Design time |

设计在整体上采用连续的地景建筑形式-“环丘”,以其为纽带重塑内外空间。环绕场地边界升起的“环丘”,形成书画长卷般的起伏平台,建立环形的步行交通系统,并限定场地中部的中心广场和面向水塘的开放空间;“环丘”结合内外融合的半开放式边界,塑造了面向水乡和墟街的不同景观界面,重新塑造建筑群与周边环境的公共性联系。

面向主街的“环丘”,以二层平台连接三栋沿街保留建筑,并区分首层的对外服务和二层以上的客房服务功能。沿街立面通过首层的混凝土格栅、架空式门廊和西餐厅落地玻璃幕墙等处理方式,打破原有建筑的封闭性,形成连续的开放街道界面。西南侧的改造建筑以保留的村口凉亭为中心,局部拆除退让保留面对步行桥的街角广场。

东侧的“环丘”二层平台以缓坡延伸下降至地面,预留远期从滨水区进入中心广场的步行通道,也保证了首层中餐厅的开阔观景视野。面向水塘的建筑边界采用起伏的坡地,在下方形成面向水塘的灰空间,形成较大遮荫进深的滨水绿地活动空间;

在上方结合通高树井、通花砖、竖格栅等细部处理,形成内外借景的通透界面。连接内外的“环丘”平台不仅提供俯瞰周边田园风光的开放场景,柔性的地景建筑轮廓也与乡村、远山形成空间的缓冲与对话。

 

“环丘”围绕场地中部的中心广场,形成逐步升起的环形架空敞廊。敞廊西侧是面向主街的主入口门廊,以架空活动空间联系两侧的培训中心和酒店大堂。由于改造建筑紧邻主街,中心广场也成为内置的入口广场,在培训活动期间可以通过分时段控制满足瞬时的交通集散需求,平日则是对外开放的公共广场。

通过主入口的架空门廊,可以直接对望椭圆形的报告厅建筑形成对景,形成面对主街人流的“别有洞天”式门户景框。

 

根据场地、造价、施工等村镇建设项目的现实条件,设计采取一种因地制宜的务实态度来适应实施过程的变动和建筑形式的处理。

对于改造建筑,保留的办公楼大部分可以直接转变为客房、教学及办公用途,整体上也维持了原有的框架结构和建筑体量。立面形式避免了改头换面式的颠覆性调整,除了结构加固、外墙修补、功能调整等必要的处理外,基本维持了原有建筑的立面构图。

 

对于加建建筑,是在加固后的原有建筑主体上采用自重较轻的钢结构来实现,包括屋顶客房层、疏散楼梯、客货电梯及设备机房等。其外露的钢结构框架,不附加装饰的金属栏杆、格栅及遮阳等构造形式塑造了具有工业风的粗犷建筑语言;不同结构和材料的新旧形体,也在造型上形成清晰可读的体量穿插和形式对比。

虽然原有的办公楼建筑在体量和形式上乏善可陈,但立面细节上仍然可以发现属于1990年代南方村镇建筑的显著特征,如混凝土窗格,水刷石栏板和彩色马赛克花坛等元素。设计以一种新旧拼贴的外立面改造策略,慎重保留原有建筑中局部残存的典型立面特色片段,如对外走廊部分质量尚好的栏板进行了集中的清理和修补,挖掘属于特定年代的历史痕迹以保持改造建筑的厚重感。

 

对于破损立面的修补,也采取搭配钢制栏板、钢管窗格等工业化构件,与保留部分相互对比予以区分,共同构成体现时间延续性的拼贴式立面,并为屋顶绿化休憩看台提供质感斑驳的特色背景。沿主街的西餐厅通高空间上方,利用内墙拆除后遗留的旧建材重新砌筑了一道横向的清水红砖外墙,覆盖其上的整面玻璃幕墙倒影着对面的历史建筑,营造一种如历史遗迹般的怀旧表现力。

如遮蔽外走廊的阵列式通花漏窗图案由镀锌钢管的截面组合而成,其灵感来自于原有建筑外墙中已经严重破损的通花混凝土装饰窗格,形成室内丰富的光影、虚实的景深,并抽象的表现岭南建筑的气质。

筑梦数载,“有界的建筑,无界的设计”是INNOWIDE创慧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现代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深层理解,以及积极地了解每一个项目所处地域的底蕴风情文化,屡屡创作出多个表现力极强的商业作品。创慧设计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品质管理体系,凭借前瞻的理念与极具创意的国际设计水准,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城市打造文化名片。

*本文稿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

其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