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是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一个小山村,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余村村落环境不断提升,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完成了更新与蜕变。

设计将余村村民自宅的南侧部分改造为容纳客房、义工宿舍、客厅、书房、厨房及咖啡区等多种功能的计划,让房子转变为新村民与老村民共有的家。

建筑原为一栋三开间的两层小楼,底层将改造成含客厅、书房、厨房及吧台的会客空间,二、三层则设置为客房和义工宿舍。村民保留的自住部分是北侧单层部分,与南侧改造部分之间一墙之隔。为了保障施工期间村民的正常居住,分户墙不可拆,这成为空间与结构设计的关键线索。

室内设计将底层三间空间打通,楼梯靠近北侧的分户墙设置,形成一个光通道,引导自然光进入一层客厅,确保公共区域的明亮。楼梯不再是独立的封闭空间,而是延续公共空间的流动,形成了从街道到庭院,客厅、楼梯与屋顶露台的连续体验。

小中见大的回游动线一层的空间被打通后,入口位置调整至原楼梯所在角落,拉长了庭院与建筑入口之间的距离,并用环绕的石板步道连接。庭院中被景观竹围出的私密区域,需要从主入口进入大厅后绕至书房,延长了空间的体验。底层大厅结合结构柱设置的悬空隔墙,打断了接待厅与书房的视线,又保持地面的连续。

二层的设计将原来的三开间改为两间客房,一间大进深,一间大面宽,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创造不同的空间尺度与回游路径,丰富了住客的体验。

设计拆除了二层及以上所有空心砖墙,并用四根混凝土柱代替一层中间的两道隔墙,仅保留了一层的分户隔墙与临街外墙。二层与一层对应,同样采用中间四根框架柱和周边一圈承重墙的混合结构形式,用框架梁将承重外墙与四根柱子拉结为整体,既有效降低了土建造价,也提升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在主体建筑的框架-砖混混合结构之外,一层入口的檐廊通过木构的形式附属于主体结构之外,有效压低了入口的廊下尺度。同时,木构的檐廊向东侧延伸,形成了一个半室外的凉亭,与庭院景色相得益彰。为了呼应后巷的整体风貌,建筑三层屋面也采用木构,通过密排的木梁支撑起小青瓦屋顶,塑造了三层义工宿舍的坡屋顶覆盖,并让西侧山墙得以打开成为景观窗。

此外,在建筑的南侧立面上,二层的两个客房各自悬挑出的一个坡顶小屋和贴地的窗台,这是为村里的小鸟设置的可以筑巢的“家”和进食窗台,某种程度上让这栋房子成为了新村民、老村民和小鸟们共同的家。

 

筑梦数载,“有界的建筑,无界的设计”是INNOWIDE创慧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现代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深层理解,以及积极地了解每一个项目所处地域的底蕴风情文化,屡屡创作出多个表现力极强的商业作品。创慧设计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品质管理体系,凭借前瞻的理念与极具创意的国际设计水准,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城市打造文化名片。
*本文稿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