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至68平方米的铝壳小屋被安置于山林深处,向自然渗透。耐候的铝制外壳可以经受恶劣的自然气候的侵蚀,坚实的铝制外壳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空间的大小是以人的基本尺度来定义的,建筑的墙面和屋顶都触手可及,这种微小的尺度让人时刻感受到建筑处于自然之中。
这种接近于野营帐篷的空间体验,希望让人时刻感受到自然就近在咫尺,只是隔了一层外墙的厚度。
每个小屋中都保留了一棵场地原生的树木,树木所占据的空间成了屋中院,透过玻璃时刻与室内生活相伴,是自然向建筑的反向渗透,也为室内卫生间提供了具有私密性的风景。
室内空间被设计成不同的标高,不同的生活内容不是用隔间墙来定义的,而是由高度来区隔不同的功能,保持了相对独立性,也创造了空间的丰富变化,这种变化也同时反映到建筑的外部形体,以此来适应山地的坡形的不同。
内部每个标高的空间,都有相应的落地玻璃立面,锥形的顶部设置了可以看向天空和树冠的天窗,形成了分别朝不同方向看风景的组合,同时将外部的景观投射到整个空间内部,令外部的风景成为建筑的主要元素,形成空间特有的张力,这一切都是为了居于室内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自然的更多感知。
作为一个疗愈场所,最大的价值在于如何融入自然,与自然相伴,让前来此地的人们重新感受自然,回归内心的平静,感受到自由与自在。